欧日韩无套内射变态/国产激情电影综合在线看/特级毛片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打不开/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

您好,歡迎來到內蒙古股權交易中心 注冊
信息量巨大!快看證券領域政協委員都在熱議啥?
時間:2023-03-09

全國政協委員劉云峰:  

建議推動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注銷與工商主體登記注銷“雙出清”  

近年來,私募基金行業已從“小眾行業”發展為資產管理的“主流行業”,有效發揮了多元化資產配置、專業化資產管理的優勢。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月末,存續私募基金管理人22156家,管理基金數量146345只,管理基金規模20.23萬億元。  

不過,制約我國私募基金行業邁進高質量發展的掣肘仍存。從私募行業結構看,前些年,由于基金管理人登記數量呈井噴式增長,行業存在多而不精、大而不強、魚龍混雜等情況。行業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真私募與“偽私募”并存,優秀管理人與“偽管理人”并存等亂象,損害了行業形象聲譽。亟需分類施策、扶優限劣,支持真私募,打擊“亂私募”,堅決出清“偽私募”,加快優化行業結構。  

監管部門近年來持續構建私募基金行業優勝劣汰、進退有序的常態化退出機制。2021年開始,證監會和基金業協會開始清理各類“偽私募”“亂私募”以及打著私募基金名義從事非法活動的不法機構。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證監會市場二部一級巡視員劉云峰在他的一份提案中提出,建議推動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注銷與工商主體登記注銷“雙出清”。  

據劉云峰介紹,截至2022年4月底,基金業協會注銷私募機構17411家,其中工商狀態為已注銷的僅4786家,占比不足三成。這些私募機構的管理人登記注銷后,其工商主體尚未注銷。同時,還有一些機構工商登記完成后,由于不符合規范要求,無法登記成為私募基金管理人。上述機構的名稱及經營范圍中含有“私募基金”等字樣,卻游離在監管之外,存在繼續違規從事私募業務或者以私募之名從事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可能。為此,基金業協會采取對外公示已注銷私募機構、已清算私募基金等方式提示相關風險。  

防范私募基金風險,需要把握好市場的“入口”與“出口”。劉云峰認為,為進一步防范“死灰復燃”的風險隱患,建議市場監管部門建立私募機構登記、注銷相關機制,一方面,通過“照前會商”把好私募機構工商注冊“入口關”;另一方面,根據基金業協會提供的已注銷私募機構、已清算私募基金等信息,建立快速注銷其工商登記機制,實現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注銷和工商登記注銷“雙出清”,掃清后端風險敞口。進而實現私募基金業務規范、穩健和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全國政協委員羅衛:  

建議在基金法中明確私募股權基金托管人職責邊界  

近年來,我國基金行業發展蹄疾步穩。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近日發布的資產管理業務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約66.74萬億元。  

基金行業的發展與壯大,有利于推動我國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然而,在行業發展過程中,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證監會行政處罰委一級巡視員羅衛表示,面對基金行業出現的一些新問題,有必要及時啟動基金法的修改工作,有效回應現實需求。在羅衛看來,問題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私募股權基金未明確納入基金法調整范圍;私募股權基金托管人職責邊界亟待明確;基金法、證券法、期貨和衍生品法三者協同修改不足;基金對外借貸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制度缺乏等。  

羅衛認為,目前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尚未被明確納入基金法調整范圍,導致實踐中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長期面臨法律地位不明確、缺乏統一規則、監管手段不足等問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法律地位與其重要性不相匹配。建議進一步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納入基金法調整范圍,為其發展提供制度基礎。  

近年來,部分私募基金風險事件引發行業對于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托管法律適用及職責邊界的討論,尤其在基金管理人失聯失能等特殊情形下,對于投資者要求組織召開基金持有人會議、清算終止基金、代行基金底層資產權益以及開展相關訴訟維權措施等訴求,由基金托管人代為履職的法律依據不足。羅衛建議,在基金法中明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托管人職責邊界。  

此外,羅衛建議,在法律層面將公募基金流動性支持機制予以明確,增強基金行業抗風險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馮藝東:  

建議優化企業在北交所上市條件  

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以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為目標,自2021年11月15日開市以來,上市公司數量持續增加,制度規則不斷完善。統計顯示,截至3月3日,北交所上市企業數量達到176家,總股本230.69億股,總市值2408.32億元。  

作為一家新設立的證券交易所,北交所取得的成績固然令人欣喜,但受現行企業上市標準、上市流程、市場監管力度以及投資者門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北交所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效能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為優化北交所配套制度,提升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水平,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泰證券總經理馮藝東在他的一份提案中提出了四方面建議,分別是優化企業在北交所上市條件,更好服務成長型中小企業;簡化上市流程,提升企業上市效率;加強市場監管,嚴防市場操縱行為;降低投資者準入門檻,吸引投資者入市。  

馮藝東表示,目前北交所上市標準仍偏重于從總量維度對財務指標進行要求,較難挖掘目前盈利能力不強但未來發展前景較好的企業。他建議,優化北交所上市條件,重點考察企業盈利增速、盈利預期、發展前景等因素,減少絕對規模性指標的考察權重,與主板、創業板、科創板等其他板塊更好形成錯位發展,挖掘“小而精”“高成長”的企業上市。  

現行規定下,北交所上市企業均需滿足“發行人為在全國股轉系統連續掛牌滿12個月的創新層掛牌公司”的條件。在馮藝東看來,“層層遞進”的上市路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在北交所上市的吸引力。他認為,在嚴把企業質量關的前提下,簡化上市流程,加速高質量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上市節奏。目前可基于省級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符合條件的區域股權市場掛牌企業進行試點,為其提供不經新三板掛牌直接北交所上市的政策選項。  

我國《證券法》規定投資者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需進行“舉牌”。馮藝東稱,考慮到北交所個股市值相對較低,在大力吸引投資者入市的同時,上市企業股票被操縱的風險也進一步提升。現有關于資金監控、集中度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亟需結合北交所實際情況進行適當優化。他建議,在現有“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需進行舉牌,并在3日內發布公告,期間不得買賣該股票;在此基礎上,每變動1%時應于次日發布公告,每變動5%時,3日內發布公告且期間不得買賣該股票”制度安排的基礎上,針對北交所上市公司提高監管標準。  

目前北交所針對個人投資者的準入資金門檻為證券資產50萬元,明顯高于創業板10萬元的投資門檻。在馮藝東看來,較高的投資門檻會減少市場中的交易型投資者,并導致市場活躍性較低、交易層面供需不平衡等一系列問題。在強化投資者保護、杜絕市場操縱的基礎上,他建議,可將北交所個人投資者門檻調降。  

全國政協委員張懿宸:  

建議階段性推出商業不動產公募REITs助力“保交樓”  

自2021年6月首批公募REITs產品推出以來,因流動性高、小而分散、強制分紅等特點,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截至2022年12月,公募REITs產品已累計發行24只,募資規模達801億元。除最初的基礎設施外,公募REITs已將保障性租賃住房這一不動產品種納入其中。  

去年以來,我國住宅消費市場較為低迷,部分房企面臨流動性壓力。與此同時,其持有的位于城市核心區位的寫字樓、酒店、購物中心等優質資產,短期變現困難。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懿宸建議,應階段性推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商業不動產公募REITs工具,助力“保交樓”,全力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此舉有以下幾方面作用:  

首先,有利于解決民生期盼、維護社會穩定。通過專項REITs工具助力保交樓,能夠保障民生權益,讓廣大購房消費者住有所居、心有所安。  

其次,有助于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2022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需要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專項商業不動產公募REITs工具,可以通過對“資金”“資產”和“用途”等要素“穿針引線”式的精準匹配,最大限度發揮市場資金的效能,助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  

最后,有助于改善消費預期、維護市場穩定。房地產當前仍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對于帶動投資、拉動內需和促進經濟增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商業不動產公募REITs產品,可以利用市場資金使房地產業進入良性循環,為房地產市場注入新的能量,提振購房消費信心,發揮房地產對國民經濟的支柱作用,促進社會經濟大盤的穩定和發展。  

在具體方案上,張懿宸表示,首先,該產品應當聚焦盤活問題房企的存量資產,通過將“問題房企”和“優質資產”隔離,控制產品風險。適度放松對發行主體的資信要求,強化資產質量、弱化企業信用,壓實中介機構的主體責任,合理設置信用防火墻。  

同時,充分利用公募REITs市場規模大、流動性強、估值公允的有利條件,所募集資金除歸還項目自身金融機構負債以外,全部用于解決問題房企自身的交付問題,嚴禁挪作他用。  

張懿宸還表示,應制定特殊的募集資金監管要求,針對該類別企業和資產的特殊情況,建立專門的資金監管機制,如成立區域(省、市)層面的專項監督部門、指定專門的資金托管主體和收付流程等,統一監管募集資金;統籌使用資金,平衡項目的主次緩急,最大程度發揮該項資金的獨特效能,助力民生項目的順利交付。  

(來源:金融時報)